為大提琴與電聲或兼與擊樂合奏(2015),13分鐘
滋養音樂-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之委託創作

蘭在儒家精神與漢族傳統中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而這個形象也在文學、繪畫、書法和音樂中有深厚的詮釋史與其間多重意義的身設與投射,並且也在教育功能與人際社會的形上意義不斷地延伸。蘭花既是春日薰風的季節意象,也像徵著謙遜之人——或儒家所謂之君子。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孔子家語:六本)

作品以易碎和空心的聲響為主題,並對「蘭」及其背後的儒學意涵與語境,以及其如何對東亞社會的價值觀與職業階級意識的潛移默化作提問。

《蘭》為大提琴、電聲與擊樂(2013/15)
Zafraan Ensemble: Martin Smith(大提琴)、Daniel Eichholz(擊樂)、Antoine Daurat(電聲執行)

現場錄音: Der Schmetterlingstraum Oder: Alles ist echt, 2015 11.21., Markuskirche Hannover

演出紀錄

2022 01.27.|巴伐利亞藝術學院|青年作曲家論壇:Farzia Fallah – Trio Catch|Eva Boesch、陳政文
2016 11.19.|德國埃肯富德-尼可萊教堂|哥雅的手|埃肯富德新音樂第15年系列音樂會:作品-影響-關聯 V|Gerald Eckert、陳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