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ovis Michon / tritonus e.V.

弦樂四重奏(2021),9分鐘
BTHVN 2020 委託創作

從比喻的角度來看,每個單詞都是一個聲學的風景:單詞不同聲音屬性是由多個音素組合而成的,每個音素是軟、硬、明亮、模糊、隱藏、爆炸、擴散、過渡、微妙,無形的,曖昧的,中性的,流動的,……等。在頻譜分析的幫助下,我以一種我能感覺到最親密的接觸方式處理每個單詞的聲音,其中聲音和噪音成分分別展開,同時交織在一起。我將每個音節如何相互接觸以及它們的顏色混合到我的弦樂四重奏聲景中的這種感官體驗。

語韻(音)分析的文本是禪宗的雲門公案及道家經典,並以試著與聖經對話。在深處,「道」彼此相遇了:言既是『道成肉身』(約翰福音 1:14)、『寓意永恆』(以賽亞書 40:8)又是『得意忘言』(莊子:得魚忘筌)。我在我的音樂中反映了這種以體現或內化(化無)的心志。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有一次對《啟示錄》開頭最好的德文譯本進行了哲學思考。古希臘語“Logos”[λόγος] 的歧義被具體化:從『太初有言』,經過『太初有意』和『太初有力』,浮士德最終到達『太初有道』。 「道」字有幾個的解釋:言、語、路、理、規、教、法……視上下文而定。有了這種文化理解,聖經漢譯本(官話聖詠經1910 年)在神學上將《啟示錄》的開頭譯為:『起初有道』。從文字到音樂的轉變也反映了這種不同的詮釋和表達方式。

PULSE
Johannes Haase(小提琴)
Joosten Ellée(小提琴)
原裕子(中提琴)
Jakob Nierenz(大提琴)

演出紀錄

2022年2月 | 線上節目|Schreyahner Gesprächskonzert|PULSE: Johannes Haase、Joosten Ellée、原裕子、Jakob Nierenz
2021 06.13. – 19. | 線上音樂節|tritonus-Festival 2020/21 | 無我-貝多芬晚期與21世紀的弦樂四重奏 |首演 | PULSE: Johannes Haase、Joosten Ellée、原裕子、Jakob Nierenz